近來查找台灣各大學的中文系資訊。這次因為好奇,所以連法律系的也找了。

看了不少的意見,大抵都說法律系要有無比的意志和努力才能考上國考,而且考不考得上與在讀學校有關。法律系要是台大,政大,北大和東吳的最好,其他的例如東海、靜宜、中化大的都要考慮考慮,考進了也要想想要不要轉學考。因為考上國考的比率最好的四間學校最多,進入職場也有學長姐照顧照顧。

我的感想是讀法律本來就辛苦,還要權衡未來出路重大攸關的國考,好大壓力。(大概就是高中的延續吧,我是以旁觀者身份看著,說的都沒說服力)

至於中文系,當然以國立的最好,私立是東吳和輔仁。淡江的評價好壞各半,中化大的評價似乎壞的比較多。

一些留言一看到同學想入中文系,說讀中文幹什麼,沒有前途。

於是我想提一提一個萬年疑問:到底是念自己有興趣的好,還是念有前途的好?

如果你的興趣跟所謂有前途的科系是一致的,那根本就不用煩惱這個問題,恭喜。

我說『所謂有前途』是因為這是個可變的東西,熱門的大多是指有前途(高薪工作)的科系,不過變化很大,例如物理曾經熱門過,現在是電機比較熱。萬年熱門的就是醫學和法律吧。為什麼是萬年熱門?除了大家都覺得醫生和律師是個高薪的工作外,還有一個就是分數太高,很難考進去。(高分的人要選這個之類的想法)當然這是個循環因果。

如果想讀的是大家都不會看好的科系,那該不該讀的問題,我想首先可分兩類。

一是有能力讀自己不感興趣,讀得好之餘還有能力兼顧自己喜歡的。

二是不敢保證讀自己不感興趣不會太差的。

我想如果你覺得自己是第二種,那就不要猶豫,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。

譬如以我自己為例子,我就知道我讀商科會死翹翹,所以完全不會去想這方面的。

很多人都說,不要把自己的興趣變成職業。因為你的職業會成為了你的負擔。然後失去樂趣去享受興趣。令興趣成為職業的一個原因是把興趣成為要讀的科系。那就要早點意識到自己能否把興趣變成職業後不會由喜生厭。

至於何時能正確的作出選擇,我想問一百個人都不會得到結論。因為正確不正確,我們是看結果來決定的呀。

有些人會有類似『天啟』的感覺,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要做什麼什麼;有些人則要在碰撞摸索中慢慢找到自己要走的方向。

『天啟』什麼時候來,不知道。

唯一能做的事是,在你要選科之前,你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準備,摸索,嘗試,才能比較穩健的走。

很多同學都是要到高三了,才驚醒到底要選什麼系,在自己握有的能力(分數)中選擇能選擇的。我認為在短促的時間作出決定風險較大,適合和不適合的比率各半。

所以我建議要提前準備。

但是卻又有一個現實要注意,我這種過了高中的人當然可以如此建議學弟妹了,可是人身在此山中他對未來的敏感是會削弱的。他們很難意識到自己的未來會變成怎樣,很難猜想自己未來的選擇。即使學校提供足夠升大學的資訊,只要他們不注意到自己的處境,是很難有所行動的。(我的經驗)

就像我朋友的學校會帶初中的學生參觀大學。這麼小的年紀,離大學還有3、4年,哪感覺到大學是什麼、高考是什麼?最多就是多了一天不用上課、郊遊的日子罷了。

這是意識的問題。

我說了這麼零碎這麼多,其實對於大家沒有實際參考價值啦,純粹個人感想抒發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仲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