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尾,行山散步路綫終於跳出南區,這次來到東區。水塘是個入門級的好選擇,路平又有好風景, 這次就選了百年歷史大潭水塘。
我選擇了從側漁涌A出口柏架山道自然徑入, 大潭道離開的路線。
整條路綫最費體力的就是開頭上山的部分,一直慢慢上到324米的大風坳開始下降到水塘。
開頭這段上山路真的沒什麽可看,只有周圍的樓景。
來到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稍作休息。
在此已經能稍微眺望到連綿的山巒了。或許稱爲山巒有點誇張吧,可是當時覺得很漂亮壯觀。
接下來繼續往上了,不時能看到市區風景。
不斷上升,來到這裏已經有相當的高度了,景色開闊起來,能看到四周的山。
有高處在當然也想走一回,但這次并沒有爬到柏架山,要增加一個小時的路程還是免了。第一次走9公里的路程怕體力不足。
終於來到大風坳。意味著路程來到一半了。很多人在這裏拍照留念。跟其他人一樣,在附近的陰涼處稍微吃點零食休息。接下來開始下山到大墰主壩。
先穿過‘’冷氣走廊‘’。確實在這段路程非常清涼,前段上山路走到背部都濕透了,這裏設計得正好,邊走邊休息的感覺。據介紹走廊兩邊多是楠樹。
穿過走廊還沒到主霸,走到某處時能眺望到大潭港(我猜)。
終於來到主霸!
跟自己常見的香港仔水塘,薄扶林水塘的霸相比要雄偉得多。不油得感嘆了一下。在主壩逗留一陣子繼續出發。
有名的石橋輸水道。就是看了這石橋的照片想來一趟。
接下來的各個水壩太多都搞不清哪個是哪個了,繼續走馬看花。(應該是大潭副水塘水壩)
這邊應該是大潭篤水塘。走著走著有著漫漫長路之感。因爲走到這裏已經挺累的了,心思都不在風景上。
這是走到接近大潭道出口回望時我相當喜歡的一張。途中的是車道,在回程時的巴士會經過。在自然風景中加入現代化的車子,有點彆扭卻又是自然不過的風景。
走到大潭篤時突然開始聽到吵鬧聲了,後來才發覺是越來越接近車道。與前路段的山中安靜截然不同的氣氛。
結束在大潭道出口。全程約9公里,約2個半小時,比想象中快。下次想挑戰遠一點的路程。